第(1/3)页 战争结束后,好多事情都需要孟青云亲力亲为。 尤其民生和恢复生产,这是迫在眉睫的事。 随之,一系列的奏折不断从霖州发往京城。 信使忙碌,盛桢和朝廷重臣也很忙碌。 他们都忙碌在胜利的喜悦中。 首先送来的是功劳簿和烈士名单。 功劳簿上详细记录了每一个人的功劳,没有造假,也没有抢功,谁搏杀出来的功劳就给谁记录。 这一点盛桢和重臣都清楚,孟青云记录的都是事实。 鹰嘴山剿匪这般,晋国反击战如此。 不冒功,不抢功,这是孟青云率军打胜仗的一个重要原因。 在这一点上,对孟青云有敌意的范贤等人,也不得不佩服。 如果换做是他们,绝对不会把一碗水端成这样平。 毕竟军功就是升迁的资本。 这本就是枢密院的事,鲁子骞支持兑现功劳,当然对于孟青云、扈雷这些人的升迁,还得请示盛桢。 烈士名单呈上来触目惊心。 这一战数千将士埋骨他乡,他们为了坚守大宇土地,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 好在阵亡烈士都葬在霖州烈士公墓,这些勇敢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也不会孤单,聚集在月秀山上,激励活着的人。 他们的功劳也罗列出来,该怎么抚恤和追奖,朝廷会拿出方案。 当然,孟青云也解释了建烈士公墓的初衷,以及意义。 这一点也受到了盛桢和重臣的赞赏,但烈士中有一个名字,却让他们沉默了。 陆尘思阵亡。 这人是盛桢亲自贬到霖州的,不想却死在战争中。 这么大的战争,死人很正常,但陆尘思是权贵子弟。 权贵子弟都在京城享清闲,没有人愿意去边关御敌,陆尘思是这十几年来,第一个死于战争的权贵子弟。 看着陆尘思阵亡的描述,以及他的请战书,众人沉默了。 这个只会说大话的纨绔,居然有了这种勇气,请战杀敌? 战争真能激发一个人勇敢的心? “陆爱卿为国捐躯,可歌可泣,他给权贵子弟树立了一个榜样,朕觉得••••••应该特赏,让其他权贵子弟看看,同样是权贵子弟,别人就能上阵杀敌,而他们只能在安乐窝中麻醉自己••••••” 这既是给陆家的交代,也是给其他权贵的鞭策。 他们的老先人为国立功,而他们只是爬在功劳簿上的蛀虫,逐渐蚕食大宇的国库。 按这个思路来说,陆尘思就是盛桢敲打其他权贵子弟的棍子。 说不上都会有权贵子弟上战场锻炼的想法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