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想要解释电子干涉试验,就需要知道很多量子力学的基本知识。于是李谕想到了量子力学里一个着名的神兽:薛定谔的猫。 其实大部分人也不理解 “薛定谔的猫”真意,更别提薛定谔真正厉害的波函数。不过都不打紧,因为李谕也没有说这只不死不活的猫。 由于波函数这东西很有趣,因为按照波粒二象性,人也具有波粒二象性,即人同样有波的性质。 于是李谕告诉这些杠精们:按照量子力学的理论,你也有波的属性,而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,就是物质出现在空间中某一个位置的概率。 你的波函数是弥散在整个空间的,所以说下一秒你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,就是出现在火星上的概率,理论上,注意,是理论上,也不为零。 听到这,杠精们就疯了。剩下的李谕不用说,就有得这些人抓狂。在这先偷偷告诉各位哈,实际上,根据德布罗意的公式,波长等于普朗克常数除以动量,计算得出这个波长的值可以说小到忽略不计。 再按照薛定谔方程的概率解释,就算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你就存在,一直到现在,你瞬移到火星的概率也小到不会出现一次。 所以不用担心!再说回单电子的双缝干涉,此实验的确触及到了量子力学的心脏。 很多人误解这个试验,然后扎破头去想一个电子到底是通过了哪条缝隙,实际上这么想不对。 大家这么想的原因,是因为教科书上把电子画成了一个个小球。但实际上电子到底是什么结构、又或者有没有尺寸下限,一直到李谕穿越的那个时间点,都是物理学界仍旧不知道的。 ——电子虽然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,但对它仍旧知之甚少。在量子力学的核心观点里,微观粒子的属性在你进行测量的时候就会没有任何意义。 而且它也并非就是个小球,它的空间分布是概率分布。因此你根本就不可能知道电子的实际位置,如果知道了,就说明你测量了;而一旦测量了,就必然是用了某种设备,不管是何其微弱的方式,必然将它扰动了;而一旦扰动,电子将只会表现出粒子性,自然就看不到波的性质。 虽然有点绕,但这就是量子力学的核心内容。其中涉及了很多如波函数坍缩、不确定性原理等等高深的理论。 大体知道就行,以后都会提到。总之一句话,你根本不可能知道电子的具体位置,也就不可能知道它到底怎么通过的双缝。 没错,不知道!所以讨论通过哪条缝,本身就不对嘛。普朗克听李谕提到 第(2/3)页